當前位置:首頁 ? 行業動態 ? 蝸桿傳動發展史(4)
蝸桿傳動發展史-----斜平面包絡環面蝸桿傳動
1951年,日本Y. Sato(佐藤申一)在威氏蝸桿傳動的基礎上發明了斜齒平面蝸輪傳動,蝸輪齒面相對軸線傾斜一角度。這種傳動克服了威氏蝸桿傳動只能適于大傳動比的弱點,將傳動比范圍擴展到中、小傳動比。并由Rikei(植田)齒輪株式會社成功地用于減速器生產,產品商標為“PLANA WORM”,這種傳動雖然制造簡單,蝸桿蝸輪均可磨削,但其接觸線與相對速度的夾角及誘導法曲率等表征潤滑性能及接觸強度指標不如圓弧齒圓柱蝸桿傳動,故其承載能力也稍差。
1969年日本石川昌一獲得了平面包絡環面蝸桿傳動的專利,專利介紹了與威氏蝸桿傳動相比,平面包絡環面蝸桿傳動的蝸輪可以用展成法加工,有生產效率得到了提高,承載能力、傳動效率也有了明顯的提高等優點。
六十年代開始,國內首鋼機械廠、第二重型機械廠及上海精密機床研究所等單位對斜齒平面蝸輪傳動在軋機壓下蝸輪及滾齒機分度蝸輪方面的應用展開了制造工藝及工裝設備方面的科技攻關。
1999年重慶大學張光輝通過對斜平面包絡環面蝸桿傳動進行深入嚙合分析而巧妙設計提出一種新型精密動力蝸桿傳動形式——側隙可調式變齒厚平面蝸輪包絡環面蝸桿傳動。該傳動的蝸輪輪齒的兩側齒平面傾角不等,輪齒沿軸向呈楔形,并使左右兩側齒面的接觸線都落在輪齒偏薄的半邊,因而通過軸向移位,可以實現全部齒側間隙的合理調整,具有斜齒平面蝸輪多齒嚙合、承載能力和效率高的優點,還具有可制造精度高、齒側間隙或空回量小、磨損可補償等多優點,是迄今所見優點最全面的高性能精密載重蝸桿傳動。
關注尚為傳動公眾號了解更多精彩內容
版權所有 佛山市尚為傳動科技有限公司 備案號:粵ICP備17120660號-1 . 保留所有權利. 技術支持 深度網